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理财产品过往业绩“择优披露”将被叫停_财经


文章编号:34 / 更新时间:2025-01-28 13:31:53 / 浏览:

  如今随着《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乱象或将在6个月过渡期内得以规范,已有理财公司透露,正在开会研究《行为准则》确立整改方向或已着手整改过往业绩展示。在分析人士看来,《行为准则》发布有助于规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进一步帮助投资者进行产品比较和选择。

理财产品过往业绩择优披露将被叫停财经

  业绩展示五花八门

  以存续数量最多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例,当前各家银行App理财产品主界面采用的业绩展示方式主要包括业绩比较基准、参考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以及近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例如,在工商银行App理财产品界面的代销固定收益类产品中,业绩展示就包括业绩比较基准,近1个月年化收益、近1年年化收益以及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等不同方式。在交通银行App理财产品界面也出现了近1个月、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等过往业绩展示指标。

  例如,某理财公司的一只持有期限为540天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1.05%,最近1年、6个月的年化收益均在1%以内,而在主界面展示上,却选择了近1个月年化收益5.61%的指标进行展示。

  “择优展示”也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扰。投资者杨诗情(化名)表示,此前她打开银行App曾被一只近1个月年化收益为9%的理财产品吸引,但点进去一看该产品成立以来收益率为负,“瞬间被泼了一盆冷水”。

  投资者赵禹锡(化名)此前购入了一只期限长达1080天的理财产品,彼时看手机App展示界面的业绩比较基准很高,但没成想月年化收益却是负数。“明明有年化收益率却隐藏在角落,要是早看见,我肯定不会买这只产品。”赵禹锡说道。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以往理财产品历史业绩展示没有明确、统一的监管要求,银行、理财公司在展示方面往往选取有利于自己的一面,选取业绩较好的时间段展示,这就导致不同产品的过往业绩展示五花八门,近3个月、近6个月、近1年、成立以来历史收益率等情形都有,部分投资人理财水平及辨别能力不高,这会使其对理财产品的真实收益率产生一定误解。

  已有理财公司着手整改

  五花八门的过往业绩展示暗含了部分银行、理财公司“报喜不报忧”的动机,也使得投资者颇有雾里看花之感。不少投资者反映,同一家银行相同界面展示的同类型理财产品,有的显示的是业绩比较基准,有的是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有的则是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不清楚该如何衡量和对比。

  如今随着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为准则》的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乱象或将在6个月过渡期内得以规范。

  《行为准则》明确,银行和理财公司在选择过往业绩展示区间时,应注明区间起始时间和截止时间,完整会计年度的过往业绩展示除外。如同时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和业绩比较基准两项数据,应当将过往业绩与业绩比较基准同时展示。除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外,任意过往业绩展示区间均不得低于1个月。在展示理财产品过往业绩时,应以醒目文字提醒投资者“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如今,距离《行为准则》发布已有3天,一家国有银行理财公司透露,正在开会研究《行为准则》确立整改方向。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行为准则》发布是必要且及时的,有助于规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让银行、理财公司能够科学、全面、准确、及时地展示理财产品的过往业绩,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使投资者能够更直观地比较不同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做出正确的决策,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减少银行、理财公司的客户投诉。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展示;理财产品;业绩;年化;过往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67afe1c7f15dc62ccd58.html

上一篇:收益缩水发行规模下滑信托产品入冬财经...
下一篇:网贷影响房贷?答案来了财经...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