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历练,才能拥有成熟的人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的长篇小说《去老万玉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是围绕美少年舒菀屏的历险故事展开叙事。主人公历尽万难,九死一生,紧要关头,在小棉玉的暗中襄助下逃出魔窟,以惊心动魄的漫长旅程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人礼。小说开篇首句写道:“美少年历险是早晚的事。”这句话提纲挈领地点出了小说的题眼“历险”。历险意味着面临路障、荆棘、灾祸、牺牲等,历险本身就是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
不得不说,《去老万玉家》是一本好读且耐读的心灵之书,也是写给所有人的青春之书。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北方的胶东半岛,几股势力的强劲冲撞,与主人公内心的剧烈矛盾形成互文关系,更加凸显时代与个体之间的审美张力。19世纪末期,青年舒菀屏从广州同文馆回到半岛探亲,回家途中遭遇劫匪劫持,庆幸的是舒府管家吴院公拼命相救。父亲亡故后,执掌舒府的大权交给没有血缘关系的伯父舒员外,吴院公被赶到舒府西营,熟料暗中被人投毒。生命垂危之际,吴院公发急电召回舒菀屏,向他托“画”的同时,揭露了惊世骇俗的家族秘史,不久便撒手人寰。这幅画正是《女子策马图》。一幅画、一封信,把舒菀屏引向了寻找老万玉的险峻旅程。
对张炜来说,创作《去老万玉家》耗费的心力之大前所未有。他曾参与历史汇编工作,其中的土匪资料给予他极大震撼。清末民初的一些悍匪窃辖一方,残酷掠夺压榨人民的同时,也试图采用西化建制,在文化上有所建树。这些史料像“酵母”,在作家心里发酵和蒸腾,于是有了小说的初步设想。书中重点刻画了吴院公、舒菀屏、老万玉、冷霖渡、小棉玉5个人物,情节饱满,人物鲜活,语言精纯,以情节推动故事转折,用器物点缀历史场景,给人以逼真的在场感和厚重的历史感。舒菀屏的历险记传递出双重精神内涵:一方面,他受吴院公临终重托去寻找老万玉,完成交付任务。另一方面,他的出走也背负着家族荣辱,找寻投毒害死父母的奸人,以不负养育之恩和报国之志。
别过舒府之春,拎着柳条箱包,历经重重关隘,穿梭水陆航线,舒菀屏抵达老万玉营地沙堡岛。当他见到万玉公,《女子策马图》瞬间复活,吴院公的“不践约”、冷霖渡的“万玉学”、小棉玉的“身世谜”一一浮出水面,而革命党人的视死如归、奶娘的自缢身亡也潜移默化影响和改变了舒菀屏的人生走向――他的逃离成为一种必然。抑或说,他的逃离亦是他的勇猛进击。
从《古船》到《你在高原》,从《独药师》《河湾》再到《去老万玉家》,张炜的文学创作一路进击,他以胶东半岛地区为圆心,不断开辟新的文学场域,打通中西方文化血脉,不断淬炼和提纯诗性语言,再现历史深处的人性嬗变与生命滋长,每一次都带给读者不同的精神启示和爱的感动。《去老万玉家》聚焦心灵之旅,诗性与魅性交织,情思奔涌如泉,呈现青春丰饶,不啻一部意义非凡又灵魂洞开的作品。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dbba2ed4ff9873283f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