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这些暖心故事57】爱心,这一生从未停歇……_公益频道


文章编号:1001 / 更新时间:2025-02-04 13:59:18 / 浏览:

  这是一套不足60平方米的老旧二居室。狭小的阳台上,十几只造口袋随风飘摇。自从13年前做了直肠癌手术人工造瘘后,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贾松良就离不开这些小口袋了。

这些暖心故事57爱心,这一生从未停歇……

  “每天用一个,丢的时候真心疼啊,但清洗又麻烦!后来学到一个法子,放个塑料袋进去,用完就扔塑料袋,造口袋吹吹风除除臭还能再用!”老人细心盘算。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生活俭朴至极的87岁老人,竟和妻子持续公益捐赠了60年。前不久,他们决定再捐400万元。

  故事,要从一条微信说起。

  “我和我夫人都已八十五六岁,在世时日已不多。家中尚有部分积蓄,想在我们去世前后,支援驿亭镇的公益事业,捐赠经费不少于400万元……”2023年1月的一天,这条饱含真情的微信从北京发出,目的地是浙江上虞。

  1937年,贾松良出生在上虞贾家山头村。7岁那年,他亲眼目睹了新四军战士为保护百姓和战友英勇牺牲的情景。从那时起,“向革命先辈学习,投身革命事业”的理想就深深扎根在他心中。家庭贫困的他靠着国家助学金一路苦读,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后留校成为微电子封装专家,攻克多个技术难题,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我从小丧父,家贫,受乡亲与社会照顾。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哪会有我的今天?”这份恩情,贾松良一生都在用行动回报。上大学时,他就把自己的垫被分给更困难的同学。与志同道合的爱人叶德培结婚后,两人总是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

  对家乡,贾松良更是时刻牵挂在心。从1965年捐资100元支援家乡林场建设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捐出近万元支持乡村小学建设,2003年捐赠1万元用于村里修路,再到前几年捐赠100多万元修建小学体育馆、设立学生奖助学金……60年来,夫妇俩的善行善举从未停歇。

  2023年6月,贾松良的妻子辞世。“她的骨灰安葬在上虞驿亭镇……按照夫人生前的意愿,我代表我俩与驿亭镇签订了400万元捐赠协议。”贾松良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

  如今,这笔捐赠已用于当地烈士陵园扩建、乡村路灯安装、乡土文化记忆馆建设等项目……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02日 01版)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贾松良;中国青年网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eb7d2ee27f16e8f5531d.html

上一篇:上海医生援青记多尽自己一份力,完成沉甸甸的...
下一篇:广西大瑶山护林员夫妻的林海深情守好这座山...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