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好技术如何落到田?_村官频道


文章编号:645 / 更新时间:2025-02-01 17:04:23 / 浏览:

  好技术如何落到田?

好技术如何落到田?村官频道

  ——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示范推广的样本经验

  近年来,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研发,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农业技术的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通过轻简、高产、绿色的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在江苏、安徽等水稻主产区年推广应用超600万亩,并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取得了水稻单产常年稳定在700公斤以上、亩产值2000元以上的亮眼成绩。

  技术要点如何能吃透?

  “施肥量大,农户觉得肥料贵。”“有的地区都是请人插秧,田间管理不到位,农户对新技术没法管、看不住。”……2024年12月,南通市举行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研讨会,来自各县市的大户和农场主现场交流了推广中遇到的困难。

  “这些并不是技术本身的瓶颈,而是推广中不能把技术要点落实到位。”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郁伟点出症结。

  如东海青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王海青是最早示范应用该项技术的农户之一,积累了6年的试验示范经验,全国、全省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现场会都在他经营的家庭农场召开。王海青根据自己在技术运用中的经验,一一破解上述问题。

  “首先要吃透技术要点。”王海青表示,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生只施一次肥,不同颜色的肥料包衣,犹如不同节点的定时器,在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分期释放,施一次就能管一生。相比常规一生4次施肥减少了3次,每亩节约人工成本30元以上,从水稻生长全周期的投入来看,是实实在在的节本节力。

  如东县作物栽培指导站站长於永杰根据多年的技术指导经验,指出还草质量、肥料选用、农机效力这3大影响技术落地的瓶颈。“比如秸秆还田,大部分农户纯粹为赶工期,做得很粗糙,这就影响了后期的插秧和施肥。”於永杰说,如东县每年移栽前,他都会到大户田间指导,仔细察看秸秆是否已粉碎、粉碎得是否均匀、田做得平不平。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教授李刚华表示,经过多年的技术推广和田间应用,该成果集成了多项技术要点,包括缓混肥的选用、机插侧深施肥、精确诊断穗肥、精确灌溉技术在内的4项核心技术,以及精确整地技术、集中壮秧培育技术、绿色防控技术3项配套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需要打好“组合拳”。

  “拿精确整地技术来说,我们对于移栽前的耕整天数、机械作业深度、田块内的高低落差,以及移栽前的田面水深,都进行了精确定量。”李刚华说,推广中各地应用效益的差异,一方面来自于没能掌握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配套技术,这些都会影响技术的真正落地。

  推广示范如何通堵点?

  从2018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以来,如今的如东县,55万亩规模大户水稻面积,40%应用的都是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创下了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标杆。到底是哪些关键卡口的把握打通了技术推广示范的堵点,这样的模式在别的地方是否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

  “我们以一个点带动一个片。”於永杰介绍,经过6年的探索,如东县按照“能否减肥增效、为何能减肥增效、如何更科学减肥增效、集成配套加速推广”的技术轨迹,先后开展了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氮肥减量施用、肥料运筹、大区示范、核心方展示、不同缓混肥品种选用、配套技术完善及观摩培训等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干我们这一行,首先要对技术了然于心。”於永杰拿到技术后,先是“菜单式”“手把手”地跟进指导,细化到每个环节,在水稻生长的关键节点,天天都去田里看,哪里水多了、哪里肥不够,他带着大户干、做给农民看。

  就这样,他和王海青结成了对子,试验示范区水稻叶色变化、肥料释放动态、试验苗情、产量结构都亲自测查。同时他还利用水稻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管理过程,对每年新发展机械用户的肥料施用情况都逐一建档,并分类踏田跟踪调查。

  在如东县,每年要召开3次以上的现场观摩与集中技术培训,季前、拔节期、成熟期各召开一次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核心方观摩与集中技术培训。

  “思想引领,技术为先。”在郁伟看来,一项新技术的顺利推广,首先要靠推广部门的意识到位,其次以项目为引导,土肥、农机、农技部门需要协同推进、优化融合。

  另一方面就是实打实的田间成效,丰产高效、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在如东县,自推广运用这一技术以来,平均增产5%,氮肥施用量降低15%,每亩平均节本增效100元左右,稻田碳排放降低40%,下雨了肥料也不会被冲掉,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这是农户们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效益。”郁伟说。

  目前,如东县年新增机插侧深施肥装置150台左右,作业量25万亩,有大户计划在小麦上尝试应用该技术。“这几年的推广中,我们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技术。”在李刚华看来,农民用得好、推得广、能致富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农业技术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4a1aa348db3a92e553d6.html

上一篇:产业有思路致富有门路村官频道...
下一篇:重庆如何进一步激发县域消费活力村官频道...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