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飞过河流》
周万水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河流一直隐秘地记录着人类蜿蜒起伏的历史,人类也一直与河流保持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近几年来,作家周万水总是一个人沿着一条河流游走,并写下了《白鸟飞过河流》。
乌宿对面的二酉山,被两条交汇的河流环绕,是一个断层山,周万水推测远古一次地震造成了山体的坍塌,形成一处天然石洞,即著名的“二酉藏书洞”。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大量文化典籍藏于二酉山,查阅相关资料,周万水发现《太平御览》《方舆胜览》中有寥寥数语记载。二酉山是历史文化名山,宋代真宗皇帝下旨在二酉山顶建祠堂,黄庭坚作了《朝拜二酉山》诗;明代时二酉山有翠山、妙华书院,胡应麟命名藏书楼为“二酉山房”;清代张澍编纂“二酉堂丛书”,以及中国文化中用“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等等。周万水不无惋惜地写道:“一个以藏书闻名的地方,却因为书的毁灭而变得来历不明,说它曾保护了众多传统文化典籍,我是有些不敢相信的。”
“沅有芷兮澧有兰”“悲哉,秋之为气也!”澧水平原文气丰沛,文化绚烂夺目。沅陵,古代属于楚地,战国属楚黔中郡,2300年前,是连接内陆和沿海的重要枢纽。沅水,也叫沅江,是湖南境内最长的河流,发端于云贵高原的群山峻岭。这是一条记刻在华夏文明历史上的长河,流放过屈原因而诞生了楚辞,放逐过王阳明因而萌生了心学,是流传着司马相如的传说的河流,也是丁玲回不去的故乡河,以及沈从文生命中最重要的河流――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与创作经历大多与这一片水有关。1917年沈从文第一次来到沅陵,先后5次在沅陵生活或短暂停留,这里的一切都化成了他的骨血。他写下了《边城》《湘行书简》《长河》《芸庐纪事》。
酉水上游的里耶遗址,发掘了数万枚秦简,那段被湮灭的历史也正一一为人所知。沅澧地区在湖南乃至中国都是史前遗址分布最密集、种类最齐全、文化序列最清晰的。这里发掘了古人类遗存、世界最早的古稻田、世界最早的城和数千座楚墓群,这是中国南方古人类从山地走向平原、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种植的地方。在里耶秦简博物馆,一枚写着“高里户人大女子杜蘅”的竹简与三万七千枚秦简一起缄默。查阅《龙山县志》,周万水发现里耶可考的历史是从清朝开始的,这个新名字在土家语中是“开拓这片土地”的意思。里耶是秦楚战争的最前沿,历史记住了秦将司马错、白起、张若……而一个独居洞庭郡、迁陵高里的寻常女子能穿过历史而来,是因为有户籍资料的佐证,这是商鞅的功劳。秦代的“居民身份证”是由官府发放的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周万水考证,户籍档案涵括了户主、官位爵位、籍贯、妻子儿女、兄弟姐妹的信息,还要注明年龄、健康情况、是否从过军等,资料十分翔实。杜蘅,这个被埋藏两千多年的名字,这枚承载着一个女子存世痕迹的简牍,照亮了周万水的眼睛,“让我的想象力沿着时空一路逆行:明清、唐宋、魏晋、西汉、大秦……残阳血红,四野寥落,一个女子站立在古老的酉水河岸,孤独的身影背后是大秦王朝的车辚马萧、戈钺如林的幻象”。周万水站在时间的河流上,审视历史的偶然性,战乱频仍的年代,女子杜蘅的户籍档案在一口古井中保存至今,历史的一角也得以重新发现。
周万水沿着地理的河流溯洄在时间的长河里,他自楚地而来,历时几年,从洞庭湖畔溯流而上,抵达贵州都匀。他曾无数次坐在河边,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晨昏,有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一只鸟飞过河流,河流看到的却是一只鸟在飞越天空。周万水用笔深情地表达他对历史的敬意、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礼赞,他的文字是用脚走出来的,他的情感和思想与身边那条静静流淌的酉水神秘而又亲切地交融在一起。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4efc87538a3f4fcb49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