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银行理财大面积亏损,对于选择基金的理财用户而言,“跌跌不休”成了常态,昔日的热门产品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理财市场亏损让很多投资者深陷两难抉择的同时,也让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理财型保险产品。一些代理人更是以“理财的尽头是保险!”“财富管理,进入保险时代”来进行低风险、高收益等相关宣传。可覆盖财富、生命、家庭等多个维度的保险产品能成为理财用户的更优选择吗?
理财的尽头是保险?
赵芸也揭开了自己的另一道“伤疤”。她去年买了一只长期持有且投向白马股的基金,当时看到往年的收益,很是“眼馋”,并且在今年3月份处于低位时进行了一轮加仓,可谁知竟然上演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一幕。赵芸表示,截至目前,这只基金亏了11.03%。
银行理财、基金“跌跌不休”,赵芸只是亏麻了的一个缩影。
“现在很后悔,辛辛苦苦一年,账本上的数字和年初一样,亏了近9万,还不如买个包、买个金镯子。”家住天津的李娟虽深谙“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一哲理,她平时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基金和年金保险,但对于自己的理财经历,李娟总结道:“2022年,是被割的一年。”
固收还能亏?很多网友表示感觉很不真实,难道这就是“活久见”吗?实际这是由于今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后,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保本保息成为过去时,意味着买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一样,都将承受市场波动。
低风险成理财型保险代名词
当前,保险产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保险公司纷纷推出多种类型的年金险、两全险及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更是主推中短期储蓄类保险产品,同时也在增加保本保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的销售力度。
理财型保险产品是在承担一定保险责任的基础上,附加投资理财账户(如投连险和万能险)或者本身就是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终身寿险等,因为具有先付保费而后期必然会领取保险金的特点,从而也具有投资属性。
对于每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而言,持有资金一般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资产配置思路,而理财型保险则是可以锁定长期利益的“选手”。
对于理财型保险产品相对于银行理财以及基金理财的优势,在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看来,理财型保险具有一定的保险保障功能。即无论其产品的投资收益如何,理财型保险产品肯定可以拥有一定的保险保障。
流动性差,难以适合所有人
那么,理财的尽头会是保险吗?用户应怎样正确看待理财型保险?
由于理财型保险需要持有较长的时间,所以适合具有长期确定性规划的人群。基于此,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比如可以为养老、教育或者婚嫁这些确定性的事件购买理财型保险,以此来做足资金的储备。
在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看来,保险代理人借其他理财产品遇亏之势,以低风险、高收益等宣传理财型保险,存在误导的嫌疑;而且,保险理财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理财型保险产品也存在风格上的差异,有的更稳健,有的更激进。
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其最大的“劣势”为,流动性一般而言弱于银行理财和基金。这意味着短期如果用钱,则不适合选择理财型保险。杨泽云表示,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例,该保险一般是需要参保五年甚至十年才能保本,参保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乃至更久才能得到宣传的所谓的较高收益。
此外,如果理财用户偏离了保险保障,单纯追求投资理财而选择理财型保险,可能最终难以满足其需求。李文中表示,总体而言,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应该在于风险保障,理财型保险产品应当同时兼顾风险保障与资金增值,也更适合有这样需求的消费者。
因此,对于关注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理财用户而言,投保时首要关注的是其保险保障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杨泽云表示,如果保险保障满足自己的需求了,投资收益的高低就不用再关注了;相反,如果保险保障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即使投资收益较高,作为保险产品而言,仍不是理想产品。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bbf540870be210de8a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