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散文中感知京华风韵_读书频道


文章编号:1148 / 更新时间:2025-02-06 19:50:23 / 浏览:

散文中感知京华风韵_读书频道

  “北京为何如此迷人?”《散文中的北京》序言中的关键一问,问出了整本书的“题眼”。借由书中的名篇佳作,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作家对北京的细微感受,在想象中感知迷人的京华风韵。老舍说,“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他这样倾诉自己对北平的感情,“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张恨水写的是北京城里的那些月季、茉莉还有石榴等地域特征显著的花卉。叶广芩对童年人事的回忆有令人落泪的感染力。徐则臣等作家则以自己的“北漂”体验书写着他们眼中的北京。

  面对汗牛充栋的文本,《散文中的北京》如何选择?张莉坚持文学性与经典性的标准。书中对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一视同仁,“在这个北京交响乐的声源里,作家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艺术水准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张莉说。

  《散文中的北京》一大特色是具有鲜明的“时刻感”。张莉认为,书中的作品有共同之处。“首先,北京彼时的风物在这篇散文中得以呈现。比如林海音笔下的北京,她写自己坐着小毛驴去西山,我能体会到那种‘北京时刻’;她写晒萝卜、涮羊肉,我能感受到她留给我的情感印记。再如邱华栋说的,‘北京是一个梦想的培养基’,他对‘北京时刻’的把握和理解在散文中刻印下来。”另一方面,作家不仅是北京城市文化的记录员,也是北京城市气质的发明者、发现者和创造者。彭程的《家住百万庄》让读者看到北京城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袁凌的《北漂记》从主人公的不断迁徙窥见当代青年城市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隅。由此可见,张莉在选编时还考虑到作品本身是否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今年北京中考语文作文题之一“我读到的北京”,引发青少年对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的关注。如果北京是一本书,青少年读者如何阅读它?张莉表示,“作家写北京,就像一场众声喧哗的同题写作。北京道不尽、写不完,因此年轻人也不该被固定的写作标准套住。当时编这本书的一个目的就是给青少年朋友读,给那些热爱阅读的人读,同时也给那些热爱写作的人读。”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叶广芩;写作标准;风韵;散文中的北京;紫禁红;中考语文;想北平;上景山;北平的四季;颐和园的寂寞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dd39441846d6eb403e6a.html

上一篇:读张炜橘颂走向生命高地的歌吟读书频道...
下一篇:读傅小平一米寂静对话当代文学读书频道...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