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助青少年读懂四大名著――评梁归智“一看就明白的四大名著”系列_读书频道


文章编号:1077 / 更新时间:2025-02-06 19:39:22 / 浏览:

助青少年读懂四大名著――评梁归智“一看就明白的四大名著”系列_读书频道

 

 

打开《一看就明白的〈三国演义〉》,第一讲、第二讲探讨作品的人物塑造问题。他说赵云,那是既长得帅,又在书中“出镜率”第一。他说马超,则主要在“身长八尺,体貌雄异”处做文章,因为马超有羌族血统,野性美十足。于是,“曹操见到马超‘暗暗称奇’,刘备见到则叹为‘锦马超’。”遥想马超当年,“手执长枪,坐骑骏马,从阵中飞出”,是何等的气吞万里如虎!武功高强,再加外貌英俊,怎能不叫人痴迷?

 

 

由此生发开去,梁归智便告诉了我们“看”的秘密。比如,看《西游记》,可着重看“孙悟空的本领大小之谜”,其中包含着青春反叛之美;看《水浒传》,可重点看“燕青的‘浪子风流’”,其中又蕴含着此小说的第二价值导向。可以说,这些方面,既是梁归智读小说的基本视角,也是提醒读者看小说的主要入口。

 

 

“看什么”梁归智讲得很清楚,至于“怎么看”,他也是有独家秘籍的,这就是他的“探佚学”或“探佚法”。所谓探佚,是因《红楼梦》而形成的一门学问。众所周知,如今见到的《红楼梦》,出自曹雪芹之手的只有前八十回,后面的部分因种种原因遗失不见了,于是有了高鹗的后四十回续书。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两个问题:一是高续是否符合曹著原来构思?二是曹著八十回之后的本来面目是何模样?故事情节如何发展?人物命运怎样演变?由于曹著前八十回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而这种技术又具体体现在梁归智概括的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引文法、化用典故法中,因此,探究后三十回的故事情节走向、人物命运演变,进而指出高续后四十回的种种问题所在,就成了探佚学的主要任务。

 

 

以《一看就明白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结局之谜”为例,略作说明。梁归智说,后四十回续书中,林黛玉的故事轮廓可概括为:“风声鹤唳绝食求死;偷听私语起死回生;调包计泄含恨而亡。”但通过探佚发现,林黛玉在佚稿中的结局实际上是“贾母死去失掉靠山;流言蜚语遭受污蔑;担心宝玉还泪而逝”。也就是说,“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结局,是因为爱而献身;续书中林黛玉的结局,是因为恨而逝去。这才是探佚要真正关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小说的精神境界、价值导向。”窥一斑而知全豹。纵观这本《一看就明白的〈红楼梦〉》,其中的“两种《红楼梦》之谜”“贾宝玉结局之谜”“十二钗结局之谜”等内容,梁归智就是依据探佚之法,大体还原了曹氏红楼梦的故事原貌。

 

 

这套书可谓“大家小书”,所谓“小”,既是指内容不多,也指开本之小。该系列采用48开本,装帧设计新颖,排版舒展大方,甚至让人有读小人书的感觉。尽管书中没有插图,但深入浅出的“论笔”写法和讲述风格,还是能让人惊喜不已,获益良多。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中国青年网;红楼梦;四大名著;西游记;林黛玉;水浒传;一看就明白的〈红楼梦〉;探佚学;小说;马超;后四十回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ff60493cde0a86888781.html

上一篇:感受科学家的家国情怀――读纪实文学作品集...
下一篇:为治河英雄立传――读李恒昌大河赤子读书频...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