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

青字号力量为“尔滨”的冬天加把火_新闻频道


文章编号:148 / 更新时间:2025-01-28 14:29:38 / 浏览:

青字号力量为尔滨的冬天加把火新闻频道

  这个冬天,在零下20摄氏度的哈尔滨,市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这里很热!

  冰雪大世界里,游客在521米超级冰滑梯旁排起长队,期待体验冰雪版“速度与激情”;索菲亚广场上,身着盛装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三步一公主,五步一女王”旅拍;在太阳岛,大家跟着“左右哥”跳起兔子舞,与精美的雪雕合影;道里菜市场里,黏豆包、炸里脊、大饭包等特色美食挑动着食客味蕾。

  越来越多人相信,“尔滨”的冰雪经济热绝非偶然,更可贵的是,这波热潮激发了年轻人燃起东北全面振兴的热情,一个个“青字号”的青春小店、一个个创意十足的创业项目,为冰雪经济添上冬天里的一把“火”。

  “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把这波流量接住、接稳,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合力。”“松光里”书店主理人于冰的一席话,道出当下东北年轻人的心声。

  进入1月,像赵姝然一样的南方人陆续被哈尔滨的冰雪风光吸引而来。哈尔滨机场客流量持续攀升,高峰时段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与游客一同抵达哈尔滨的,还有加紧赶制的各类文创产品。

  “这款哈尔滨冰雪童话冰箱贴是爆款,常常卖断货。”在中央大街附近,“龙粤号北境魔法文创列车”店长管琳介绍说,这趟“魔法列车”里装了400多种文创产品,来自60多家创意设计工作室,绝大多数出自“东北籍”文创者之手。

  用手机扫码这款裸眼3D冰箱贴,能看到冰雪精灵从冰雪阶梯上飞过,旋转的雪花摩天轮开启一场关于冰雪奇缘的童话梦。据了解,这款是去年爆款AR冰箱贴的升级版,目前日销上千个。

  在龙(黑龙江)文旅科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婧眼中,一枚小小的冰箱贴背后,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涵。

  黑龙江近年来布局四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王婧说,一款AR冰箱贴把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融合在一起,数字技术赋能文创产品,带来更多附加价值,“爆款文创无形中传播了我们的冰雪文化”。

  “一些到外地发展的年轻人仍心系家乡、关心东北的未来。”王婧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在外打拼多年的她深切感受到,“尔滨”的出圈,让她和很多“东北籍”年轻人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冰雪经济给年轻人带来机遇,也改变着东北人惯常的生活习俗。从“猫冬”到“忙冬”,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鑫形象地概括出这两年东北发生的变化。

  “过去一到冬天,东北人就躲进屋子里‘猫冬’。冰天雪地半年闲,冰和雪仿佛成了经济发展的桎梏。”张鑫说,如今,“冷资源”变成了“热经济”,造型精美的冰雕、雪雕不仅吸引着游客打卡,也是一种传递东北文化的符号。“在冰天雪地建起城堡,用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东北人不怕吃苦、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

  冰雕被称为“消失的艺术”,即使在东北地区,最佳观赏期也不超过4个月。作为大学老师和冰雕师,张鑫力求探索如何用文创产品输出东北文化符号,让师生们的作品能走出东北、留存得长久,培养更多复合型冰雪专业人才。

  更多人爱上“尔滨”、留在“尔滨”

  当游客们沉迷于热气腾腾的东北美食――铁锅炖大鹅的时候,很少有人留意鹅毛去哪儿了。而这恰恰是黑龙江波司登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驰所关心的话题,天寒地冻时节,他常常为供不应求的鹅绒犯愁。

  长期以来,东北的大鹅以食用为主。据哈尔滨市饭店协会铁锅炖专业委员会估算,2023-2024冰雪季,哈尔滨市数百家铁锅炖餐饮企业消费近200万只大鹅。

  2022年,黑龙江省出台促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鹅九条”扶持政策。到2024年年底,全省商品鹅出栏超过4400万只,同比增长12.8%。“要达到产能饱和,我们需要1.6亿只大鹅,目前还缺1亿多只。”徐新驰说。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的9项重点任务。“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居九大任务之首。

  据介绍,这款羽绒服目前在黑龙江省销售额达4000多万元。“一家龙头企业,可以带动一个地方产业。”哈尔滨市委常委、平房区委书记闫红蕾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当一次“冰雪公主”,收获满意的“人生照片”,被不少年轻人列入哈尔滨旅游的“心愿清单”。旅拍市场的火热为一些当地青年提供了在家乡创业、工作的机会。

  原本在天津当婚庆化妆师的杜雨晴,看到哈尔滨旅拍市场火热后回到家乡,“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每次看到客人变美,我都很有成就感”。

  一片片纸板幻化成奇妙的空间,一张张图片展示出哈尔滨的建筑之美,一行行文字表达着策展人对这座城市的描绘与想象……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尔滨・宝藏――城市解码与空间探秘”文化创意展同样吸睛。

  这个文化创意展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城市阅读课程衍生而来。该校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衣霄翔介绍说,“在50多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个月,把学生的课堂作业变成展览,把作品搬出校园,让更多人看到它。”

  展览用绿色、红色、黄色3种颜色来构建哈尔滨这座城市,本次策展的学生团队负责人、建筑与设计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石骋说,哈尔滨是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8年中,“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想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爱上‘尔滨’、留在‘尔滨’”。

  东北会成为更好的东北

  在“冰姐”于冰看来,作为东北人,东北振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她是哈尔滨“松光里”书店的主理人,拍过一条爆火的短视频――“东北好了,就能回家了”。在视频里,于冰被冻得鼻头通红,举着手机哽咽地说:“铺天盖地的哈尔滨火爆视频,我看着心里挺难受,我想问问,有多少东北人看到这个盛况时会鼻子发酸哭出来,又有多少东北人哭着哭着就想家了。”

  哈尔滨的“走红”,让于冰感到身上多了一种天然的使命感,她带领团队开始琢磨,如何将“东北”形象更好地表达和传播出去。

  2024年1月,于冰将目光投向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将一栋老式院落打造成网红书店“松光里”。如今,这里成为街区新晋“文化会客厅”,相继推出的“串门儿”“东北振兴二厂”“东北大花”等主题展览,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张鑫对此点赞,他希望年轻人的创意能带给东北更多的机会。

  从2023年开始,张鑫指导学生把作品变成产品投入市场,目前有2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开发出几十款文创产品。一款名为“尔滨肆不相-雪驼驼”的产品深受游客欢迎,已累计销售上千个,它的设计师是从英国回来的年轻人。

  在太阳岛的一家文创店里,21岁的大学生韩淑睿忙着给游客推介她和同学创作的各种文创产品,学生们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全部环节。这个哈尔滨师范大学冰雪雕塑专业的大学生一直在思考,如何创造出能够代表东北文化、游客愿意把它带回家的文创产品。

  在“松光里”,这也是于冰思考的话题。不少年轻人来到“松光里”都要尝尝东北黏豆包咖啡,于冰邀请本地新锐插画师为产品量身定制了IP形象人物。她觉得,东北、哈尔滨文化的表达,需要通过这些载体去实现,并与年轻人形成互动。

  于冰把“振兴东北”4个字写在了门口海报的左上角。“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留在东北,让东北成为更好的东北。”于冰把一位读者给“松光里”的这句留言,视为对自己的要求,她坚信,哈尔滨火热的冬天会是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的春天。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相关标签: 中国式现代化;青字号;力量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408b5a642280f3eaa66b.html

上一篇:守护团圆时刻首个非遗春节,怎么过?新闻频道...
下一篇:黎真主党领导人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达1350次...

温馨提示

做上本站友情链接,在您站上点击一次,即可自动收录并自动排在本站第一位!
<a href="https://suzhe.net/" target="_blank">素著网- 快速收录,优质整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