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后,中小银行转变理财业务发展战略成为大势所趋,相较于规模庞大的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来说,追求“轻资本”“小而美”深耕本土市场,拓展自营渠道成为中小银行转型的新思路。
“我们银行对理财产品本身的投入就不多,在净值化转型和风险管理方面比大中型银行欠缺不少。现在自营渠道已经遇到了一个瓶颈,都说小银行在夹缝中求生存,未来可能连缝都没有。在自营渠道建设方面,小银行靠的就是‘人海战术’,本地都覆盖全了自然就没有资源了。我们自营渠道目前还在做,但主要方向已经不在这块内容上了。”上述城商行人士说道。
“我们面对的许多客户都是区域内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不愿意做的客户,这些客户的资金需求非常小。行内也多次开会讨论想放弃自营渠道的建设,但也多次未达成统一意见,目前我们也还没有收到要暂停自营渠道的通知。”上述农商行人士坦言。
不具备大型银行产品类型较多、知名度较高的优势,地方性中小银行普遍缺乏理财业务方面精耕细作的能力。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中小银行“佛系”发力自营渠道是“资管新规”约束的结果,更是大势所趋,新规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而且更大限度地控制住了行业风险。
一位北方地区城商行人士指出,市场目前的确有这个传闻,具体政策尚未得知。如果真的出台相关政策,应该主要还是考虑引导中小银行回归主营业务,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监管如果出台相关政策,应该会综合考虑目前的存量业务和未来业务发展,给出调整方向和窗口期。
从数据来看,“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保本理财产品压降效果显著,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存量资产处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保本型产品持续压降,截至今年6月末,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
“中小银行自营较弱,没有规模效应,同等情况下运行效率较低,抱团发展发力代销可以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同时阻断风险传导。”廖鹤凯进一步指出,“同时还可以集中力量在客户维护上,而不必花大成本建立自己的自营体系,细化分工也有利于发挥中小银行小而美的优势。”
维持产品销售连续性
“打破刚兑、专业管理、风险自担”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如今,离“资管新规”过渡期仅剩109天,从第三方平台监测数据也可看出商业银行整体净值化转型的趋势。
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8月银行及理财公司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587只,环比下降3.36%,同比增长32.94%。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来看,2021年8月,城商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1186只,农商行发行量857只,理财公司发行量439只,股份制银行发行量81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增长,随着理财净值化转型进入尾声,今年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增幅有所放缓。净值化全面转型后,无论是发力自营渠道还是代销渠道,如何维持理财产品销售制度的连续性和平稳性,是中小银行需要做的功课。
正如一位银行业相关人士所言,全面净值转型后,中小银行应保持产品净值波动与回撤不能太激进,分期展示产品收益的情况。同时执行更全面的风险提示、预案和客户沟通口径,做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分层管理和风险承受力有效引导。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分析称,目前国内理财存量整改接近尾声,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已完成净值化转型,但部分小型银行接下来仍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部分小型银行存在低风险偏好的存量客户以及存量问题资产相对较多。未来此类银行还是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治理,专注主业,培育差异化理财产品竞争优势。
“对中小银行来说,未来可以通过同业协同、自身体内体外业务灵活搭配安排来平滑业务,维持理财产品销售的连续性过程。”廖鹤凯如是说道。
| |24小时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409858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A2.B1-20232628/京B2-20224905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本文地址:https://suzhe.net/article/c340dc77c94a5fa61183.html